站内搜索:

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业内动态 
浅析严控总量,优化结构,创新方法,从严管好机构编制
发布时间2016-11-24 来源: 作者:guanyun 点击量:

机构编制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合理设置机构、科学配置职能、完善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能力,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有效地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对于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财政负担,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机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先后颁布出台了许多重要的法规措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正在向规范化、科学化扎实推进。但是,机构编制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机关部门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机构编制紧、正常运行难,要求增加内设机构、增加编制的呼声十分强烈。为了使机构编制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办就新形势下做好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走访、座谈和书面问卷相结合的办法,就我县相关部门职能履行情况、机构编制管理、人员结构状况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及分析,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解决机构编制工作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开创机构编制新局面。

一、机构编制现状

近年来,县编委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全县控编减编工作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一)严格控制总量。我县行政编制(含政法专项编制)始终控制在省机构编制部门分配下达的编制总额内。对改革中整合及行政审批事项减少的机关单位,相应地整合内设机构、核减编制和领导职数。事业编制控制在2012年底的统计数内,对于确需调整事业机构编制的,严格按照“撤一建一、增减平衡”原则办理。

(二)规范编制使用。严格控制将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转为全额拨款或差额补贴事业编制、将差额补贴事业编制转为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坚持凡进必考、积分选岗、顺向流动等成功做法,严格落实进人控编审核和预审制度,坚持编制审批在先原则,杜绝人员逆向调配、超编进人等违规现象。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人才引进等工作中,对计划招录人数提前测算,充分发挥“把关、监督、控制、协调”的职能作用。

(三)创新挖掘存量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实行动态调整,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上。始终坚持“优化配置”的理念,遵循“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的原则,适时合理地调整机构编制,引导机构编制由使用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的地方向急需强化职能和加强力量的单位调剂,为党委、政府科学有效配置执政资源当好参谋助手。

二、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要求和严格控制机构编制有关规定,全县机构编制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持续保持了“零增长”的态势,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实际运行中,仍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历史遗留问题较多。2006年之前,我县事业单位新进人员未实行“凡进必考”的政策,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渠道较多,且有一定程度上的不规范之处,如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社会人员直接安排就业、特殊情况照顾等是造成单位超编的重要原因,目前这些人员正值中青年,还需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自然减员。

(二)各类政策性人员安置。年来,我县每年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军转干部、退役士兵、随军家属等各类政策性安置人员,这些人员被安排到各机关事业单位后,导致部分单位的人员膨胀,尤其在2011年国务院出台《退役士兵安置条例》之后,规定了由政府强制负责安置的一些情形,我县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需要安置的退役士兵,进一步加大了我县政策性安置压力,继而形成了新的超编问题。

(三)编制核定标准相对滞后。我县党群系统机关职能、机构、编制是在2002年机构改革时确定的,政府系统机关职能、机构、编制大多是在2010政府机构改革时确定的“三定”规定一经确定,通常几年不变。由于机构编制管理的相对固化性,尽管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职能在不断调整变化,但机构编制增减变化却很小,致使职能增加的部门机构编制得不到合理增加,职能弱化的部门又不能及时减下来,形成了职、权、责相互脱节的现象。

如我县公办中小学校的教职工编制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办等部门关于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2〕113号)文件精神进行核定和调整,由于定编标准过于严格,实际上已不能满足我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四)机构改革遗留问题。2001年全县党政群机构改革中,县乡机关的行政编制数分别被精简10%-25%。2002年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乡镇事业编制总数又被精简达30%以上,改革要精简机构、削减编制的要求与人员分流之间存在着无形的矛盾,改革中无法精减的人员就无形中成为了超编人员。如在县政府机构改革中原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转为政府工作部门或是撤并到政府工作部门,其部门人员重新进入行政机构,在上级不增加行政编制的情况下,人员超编情况也就形成了。

(五)上级业务部门条条干预。上级业务部门为了凸显各自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以批项目、批资金、配设备、年终考核等形式,要求下级部门增设对应机构、人员编制达到一定规模的量化标准。基层机构编制部门又为了保证地方有关单位顺利地获得资金和项目,从原本就相对不足的编制中调剂,因而又造成其他部门新的超编问题。

、认真分析,探索控编减编工作有效举措

针对上述我县自查自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增减平衡、分级负责”原则,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监督管理、加强部门协作等办法综合施策,多举措解决存在问题,确保完成我县控编减编任务。

(一)严格编制管理,逐步消化超编人员。加强机关事业单位用编管理,严把超编单位人员进口关。对于军转干部、退役士官等政策性安置人员,可以另辟新径,尽量将其安置到企业中区,避免造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编问题。对于机关领导干部到龄改任非领导职务占用机关行政编制问题,我县认真制定消化超编人员计划表,采取自然减员、顺向流动等具体措施,对于力争在一定时期内尽快解决超编问题。

(二)注重动态调整,合理配置编制资源要根据相关部门职能变化情况以及实际履行职能情况,对现有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核定,逐一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资料。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工作要求和履行职能的需要出发,制定机构编制调整方案,确保该减的减下来,该增的适当增加,以保持各级机关部门机构编制配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创新管理方法,盘活用好机构编制存量。结合当前县政府机构改革,积极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进一步优化编制资源配置。积极研究解决严格控制人员编制与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矛盾,坚持向改革、管理、信息技术要编制。通过理顺体制机制、合理配置机构、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式,积极探索解决矛盾的新路子。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对可由市场提供、社会承担的公共服务,逐步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完成。

(四)加强沟通配合,深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坚持纳销编部门联动。建立同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制度,增强工作合力,坚持做到月有月报,季有汇总,及时掌握机构编制和人员变化情况,实现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和人员全方位监控,有效规范人员编制管理。建立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与市编办对接,做到按月在线报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数据。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信息和业务协作平台,逐步推行多部门在同一管理平台上办理相关业务。

(五)建立长效机制,加大机构编制督查力度。结合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我县控编减编等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常态化监管。对违反规定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混编混岗等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切实维护机构编制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12310”举报电话、网络平台的监督作用,加强群众举报、来信来访受理工作,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