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业内动态 
关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10-10 来源: 作者:guannan 点击量:
 

当前,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编外用人情况,而随意性大、不规范的管理行为也产生了诸多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县乡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管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外人员行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减少劳动争议隐患,提高工作效率,县机构编制部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情况专项调研,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管理。

一、建立完善编外人员使用管理制度

1.建立编外人员总量控制制度。由各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各自职责任务及现有人员状况制定本单位编外人员使用计划,包括岗位设置、资格条件、选聘方式方法、经费来源及薪资保险待遇标准等,并负责对下属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计划情况进行审核,集中报机构编制、人社部门进行审核,最后由县编委会研究确定各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总量控制数。总量一经确定,不得超员使用编外人员,同时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2.建立编外人员岗位及任职资格条件限制制度。编外用人一般应限于后勤保障、协管协理、卫生技术等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等岗位。机关公务员岗位以及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涉密等岗位,一律不得使用编外人员。后勤服务类岗位一般采取服务外包形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选聘对象要符合设定岗位的资格条件,优先选聘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困难群体家庭成员。

3.建立编外人员选聘审核工作制度。各机关事业单位在计划新增编外人员时,对拟选聘工作方案(包括岗位设置、人数、任职资格条件、经费来源以及选聘方法等)必须报人社部门审核,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建立编外人员薪资、保险待遇保障制度。各机关事业单位要与经批准使用的编外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报县人社部门进行鉴证备案,要保证编外人员的薪资、保险等待遇。财政拨款单位使用编外人员的经费来源方案要报县财政部门审核同意,不得挤占本单位预算内办公经费、项目经费等。

二、做好现有编外人员清理工作

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外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并进行公开公示。对因人设事、因人设岗等方式使用的编外人员,以及有岗位限制、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临时性工作已完成等情况下仍使用的编外人员要进行清理。

由县人社部门会同用人单位在核定员额范围内,对现有的编外人员,按照岗位录用条件进行考试或考核,合格者可以继续聘用,并统一由县人社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续聘人员名册经县人社部门确认后,报县机构编制、财政、审计等部门备案,并进行公开公示;对没有续聘的编外人员,由用人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予以解聘。

三、建立编外人员使用监督检查机制

1.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管理的重大事项由县编委会研究决定。

2.县机构编制部门联合纪检监察等部门负责对县编外人员使用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3.县人社部门负责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编外人员的总量控制以及岗位设定、资格条件等选聘方案审核工作,承担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调解等工作,负责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指导用人单位定期进行公开公示。

4.县财政部门负责对用人单位使用编外人员经费来源的审核,重点做好财政拨款单位使用编外人员的经费渠道及相关经费审核工作,并对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5.县审计部门负责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的经费使用情况开展专项审计。

6.各机关事业单位承担编外人员使用管理的主体责任,负责本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编外人员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到依法用人、规范管理,确保编外人员的进出、使用规范有序,解决编外人员使用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四、探索多渠道用工形式

县相关部门及用人单位要积极探索创新用人渠道,一方面鼓励发展劳务派遣公司等各类劳务、人才中介组织,积极探索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另一方面加快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后勤服务外包的管理方式,减少后勤服务岗位的编外用工人员,变“养人”为“养事”,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