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站内搜索: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柘汪镇结合经济发达镇改革,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整合资源打造镇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创新形成了“四调五解”工作法。
一、“三合”构建:系统思维,合力解难
一是机构整合。践行“有求必应,一呼百应,心手相应”工作理念,整合打造基层治理服务中心,面积500多平方米,工作人员12人,设置接待大厅、融合法庭、“刚哥说事”调解室、多元调解室4个板块,实现了从物理整合到有机融合的转变。
二是职能融合。中心实行“1+2+4+N”运转模式,即在镇党委统一领导下,政法和社会工作办、司法所等2家单位常驻,应急管理和综合执法办、建设和生态环境办、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办、派出所等4家单位轮驻,每周一轮换,派出法庭、自然资源所、水利站等N家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选驻。
三是目标聚合。中心对群众的来访诉求、纠纷化解、法律咨询实行“一站式、一类式”受理、分流调处,努力实现“零进京登记,零越级集访,零网上炒作有影响事件,零个人极端事件”“四零”目标,不断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二、“四调”模式:自下而上,条块联动
一是“排查即办-网格调”。依托“小网大爱,千线一格”治理体系,村组、板块67个综合网格、10个专属网格、168个微网格定岗、定人、定责,发挥预防、排查、化解作用。网格力量既是“贴身”信息员,又是“贴心”调解员。
二是“跟踪交办-中心调”。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调解接单工作机制。对群众申请、网格流转或上级交办的各类矛盾纠纷,组织中心力量集中调解,并及时督办、回访调解情况,通过指挥平台,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集中调解会办涉企纠纷(供图:柘汪镇)
三是“集中会办-联席调”。对涉及土地、劳务等专业性强或跨行业、跨部门综合性强的矛盾纠纷,由联席会议牵头,发挥区镇两级条线力量,推动三官一律、劳动监察、住建等力量“下沉”调解,切实为基层“赋能”。
四是“疑难提办-品牌调”。依托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党代表钟佰均,“中国好人”王笃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卢干景等“名人”效应,邀请参与调处疑难矛盾纠纷;涌现出了十大品牌调解员,其中,成真刚同志多年来立足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成立了“刚哥说事”工作室,获评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市社会治理巩固增效先进个人。
三、“五解”路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一是“劳资纠纷-协助解”。镇中心、重点企业建立劳资纠纷调解工作室,邀请区劳动监察、仲裁专家定期“坐诊”,协助职工及时处置劳资诉求。
二是“涉渔纠纷-协会解”。针对涉渔涉海、渔网加工、网红电商等行业矛盾纠纷,发挥渔业协会、电商协会、永泰塑业等作用,让身边人调解身边事,专业人说和专业事。
三是“经济纠纷-协议解”。联合法院开展诉源治理,针对欠款、合同、物流等经济纠纷,邀请法律专家介入,视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通过诉前调解,引导当事人签订还款、履行协议,法院出具确认裁定书,极大节约诉讼成本。
四是“土地纠纷-协商解”。结合清产核资,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排查,并聘请第三方机构现场丈量,查阅地籍,登记造册,为处理土地纠纷提供依据。同时,结合确权登记、承包合同、历史沿袭等,引导村民协商解决土地纠纷。
五是“跨界纠纷-协作解”。针对8个村与日照市岚山区、临沂市莒南县接壤,涉及土地纠纷、海域争议多、处理难的特点,与团林镇、碑廓镇、安东卫街道等地建立通报协作机制,定期交换信息,交流经验,对发生的跨界矛盾纠纷开展联合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