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站内搜索: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从五个方面系统推进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
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6.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党管农村工作;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③坚持农民主体地位;④坚持乡村全面振兴;⑤坚持城乡融合发展;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⑦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⑧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7.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①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④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国之本;⑤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8.乡村振兴要走好“七条道路”
①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②走共同富裕之路;③走质量兴农之路;④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⑤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⑥走乡村善治之路;⑦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四个优先”
①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②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③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④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强化空间用途管制;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优化乡村发展布局
统筹利用生产空间;合理布局生活空间;严格保护生态空间。
1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划分了哪四类村庄推进乡村发展
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
13.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中的“三权”是指
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
1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
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15.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
良好的生态环境。
16.金融扶贫的基本政策框架是
构建一个涵盖税收、财政、保险以及证券、基金等现代金融工具在内的扶贫金融体系。
17.脱贫和致富分别是
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
18.深度贫困地区的“两高一低、一差三重”特征是指
①“两高”即贫困人口占比高、贫困发生率高;②“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③“一差”即基础设施和住房差;④“三重即低保五保贫困人口脱贫任务重、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任务重、贫困老人脱贫任务重。
19.易地扶贫搬迁要
按照受灾户、特困户、危居户等最紧迫的户优先、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次之的办法,综合评估,区分轻重缓急。
20.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包括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
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22.乡村振兴要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实施
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
23.现代农业体系的“三大支柱”是
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24.十九大报告指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25.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培养的“三农”工作队伍是一支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26.脱贫攻坚“两个确保”
到2020年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27.“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坚持专项扶贫、社会扶贫和行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
2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重点任务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
29.《农村人居环境基治三年行动方案》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示范先行、有序推进;注重保护、留住乡愁;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
30.农村“三资”是指
农村集体资金、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
31.《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工作要求
①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基本方略; ③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④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⑤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⑥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⑦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
32.扶贫脱贫基本方略“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3.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
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
34.脱贫攻坚“十大工程”
干部驻村帮扶工程、职业教育工程、扶贫小额信贷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构树扶贫工程、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工程。
35.扶贫“五个一批”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6.提高脱攻坚成效要解决好的四个问题
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37.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
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
38.“阳光扶贫”监管系统五大数据库
扶贫对象、扶贫资金、扶贫项目、扶贫资产和扶贫单位数据库。
39.脱贫攻坚“四个转变”
推动帮扶重心向精准到户转变;帮扶重点向产业扶贫转变;帮扶方式向激发内生动力转变;帮扶成效向增强群众“获得感”转变。
4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是
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
41.加快构建新型农业补贴政策体系的原则
增加总量、优化存量、提高效能。
42.乡村治理体系
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43.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
44.农村公共服务提升计划
乡村教育提升计划、健康乡村计划、全民参保计划、农村养老计划。
45.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标准
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6.实现乡村绿化格局,要以“五化”为目标,即
山地森林化、农田林网化、村屯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
47.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是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48.江苏脱贫攻坚总体思路
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
49.江苏脱贫攻坚基本原则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依法推进,健全制度;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改革创新,增强内力;统筹协调,共享共富。
50.江苏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标准
江苏经济薄弱村指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8万元,低收入农户指人均年收入低于6000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