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站内搜索:
海头镇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机制
--经济发达镇典型案例之一
一、 背景情况
自2022年争创经济发达镇以来,海头镇在区委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下,按照“筑基、深化、提升”的三步走思路,蹄疾步稳推进改革。立足于“三整合”改革的基础上,先后完成升级改造镇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云平台、建设镇村两级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工作站)等多元主体共治、配套措施保障工作,指标达成率稳步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机制,总结相关工作经验,提炼基层治理工作方法,被学习强国、中宏网、江苏网等媒体多次登载,初步形成品牌效应。
二、 主要做法
一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经验。派员前往苏州震泽镇参观学习“乡镇社会治理一平台”主要经验做法,前往浙江省桐乡市越丰村参观学习“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组织业务条线工作人员、网格员开展讨论学习,分享心得感悟,提升业务水平。二是高效运行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强化数字建设,投资100余万元升级改造原镇指挥中心,借助一体化平台,对原有“1+4+2”模块进行升级,理顺流程、丰富内容、强化互动。新增文化旅游、海洋渔业模块,打造“1+4+5”指挥云平台升级版,进一步提升无纸化审批、系统化呈现、多样化调度功能。三是打造镇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心(站)。坚持以化解矛盾为主线,以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和司法所为主导,整合现有办公资源,实体化运行矛盾调解平台,融合办公,构建大政法格局。设置信访接待、政策咨询、矛盾调解、综合业务窗口,实现集社会治理、信访维稳、矛盾调处、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窗”受理流转服务。
三、 工作成效
一是打造“围壶话事协商议事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矛盾纠纷及时预警、矛调化解在基层。各村网格员、村干部,通过一体化平台,及时上报巡查走访中发现的矛盾纠纷,镇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受理并流转至镇综治中心相关人员。通过融合法庭、专业性调解室等功能区,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和生活问题,畅通村民、镇村、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基层社会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实现经验型调解向智慧化治理的范式跃迁。二是推动“一张网”兜起全域治理。聚焦数字赋能,促进党建、审批、综合执法、网格管理、指挥调度、电商大数据、文化旅游、海洋渔业等要素资源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集派单、调度、监管、考核一体化功能。实现镇、村、职能部门信息互联互通。2024年,累计受理流转村级服务、镇便民服务以及住建、人社、公安、民政、城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业务事项22700余件,综合执法动态380余条,指挥中心指派流转事件64000余件。三是提供矛调化解一站式服务。成立由镇人大主席任组长,政法委员任副组长,司法所、派出所、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29个村党组织书记为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站负责人的镇村社会治理领导小组。以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和司法所为主导,整合现有办公资源,建成镇级社会服务中心1个,村级社会治理服务工作站29个,实体化运行矛盾调解平台。配置“四中心一庭一平台”,设立一站式接待台和4个服务窗口,中心入驻人员19人,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顾问等定期排班入驻中心,将调解资源入驻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矛盾源头管控、源头化解。2024年,共为群众办理实事1万余件,化解矛盾纠纷420起,化解信访事件16个,形成日报161份。
四、 经验启示
一是助力干部数字素养与基层治理效率双升级。在海头镇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云平台既有功能及数据资源基础之上,以干部下沉为基、数字赋能为翼,深度拓展,将业务触角广泛延伸至三资监管、环境监管、安全防控、公众服务等领域,升级1+4+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多元渠道实现群众诉求闭环处理。另外,积极配合完成“网格、支部、阵地”建设,实现一体化、实体化运行。二是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海头镇以构建矛盾纠纷化解“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为目标,在原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基础上,统筹推进镇、村两级综治中心建设。司法、信访、公安协同发力,设置受理分流、信访接待、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等功能区,成立融合法庭和电商、渔业等专业性调解室,统筹推进辖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重点人员联防联控、突发事件应急处突等工作。2025年6月启动综治中心改扩建工程,年底完成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等五个方面规范化建设任务,围绕集约高效、实战使用、便民利民目标,打造苏北第一家乡镇综治中心,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就能反映诉求。